找到相关内容1158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足德相的上师,而问道于不明之师,很可能堕于三恶。  二、具格上师与具器弟子之德相  具德的上师与精神上的朋友——法侣是解脱与成佛之的真实导引。因此,你应该尊敬地侍奉他。莲花生大师曾说:不去察验上师就...心地和善;已了悟全部金刚乘秘密真言之根、、果的意义,曾有反复修持而得的本尊观想与圆满的征兆;已由了悟自性而自我解脱;有能力藉他的大慈悲心而使他的心成熟;放弃对此生的执着,专注于佛法。因看到轮回痛苦而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只是没有达到究竟。“应了知无常苦等十六行相,一切皆非真解脱,同为净相续之。由是小乘人中,有是净冶相续道器而非解脱道器,及是器者,即钝根与利根。小乘法藏正为后机宣说,前者唯是兼收之机。小乘人中虽亦...耶见无明,将本非实有之法执为实有,导致人我执(主体实有)和法我执(客体实有)的愚痴,造成生死烦恼。按照宗喀巴的话说,由于俱生无明,将“有”增益为自性有。因此,要破除无明,解脱生死,证达空性,通过渐修而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
  • 发透了大菩提心.照行于圆涅槃境

    大,大乘行者由于极强烈而痛切的惭愧鞭策,更能从猛毅中精勤得无底极地上求下化。这样看,大惭愧心则成为求解脱,发菩提心一贯的力源、德本,大小由之的一致宗要了。如果直从发大菩提心发得无遮无极,能忍能化,决...了三世中所作所积的种种过患,悟发出三生中所创就(而不占)的种种福德;从福德的无尽回向中,藉福学慧而行悲,验悲契慧而践悲;悲行得成为惯习,慧观得化为必应,这么习应得一(清净)心一(如实);从清净心中上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968992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佛的次第

    度法门为乘,运载众生超三界二乘之境,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的彼岸。在这些法当中,“四谛与缘起”法门,是三乘共法的总纲。离了“四谛与缘起”法门,也就没有解脱──出世佛法可说。   一、人乘──三皈五戒  ...不是最究竟的解脱。   在佛法中,十善业是一切佛法的依止处。《海龙王经》说:“十善业道,是生人天,得学无学、诸沙门果、独觉、菩提,及诸菩萨一切妙行、一切佛法,所依止处。”   三、声闻乘──四谛法门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069465.html
  • 比较宗教学(2)

    ,进入涅槃的解脱之城。  (二)劝转:即已明白了四圣谛的定义,佛陀接着劝告五比丘对四圣谛的实 践:苦谛应当了知,集谛应当速断,灭谛应当证验,道谛应当修行。  (三)证转:佛陀现身说法,告知五比丘,他...苦行;佛陀应现,则倡不苦不乐的中道主义。此所谓的八正道,即是佛陀所倡中道主义的生活标准。由此八正道的实践,便可从现实生活之中,达成解脱的目的;解脱的实践,不是教人逃避现实的生活,乃是教人面对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769631.html
  • 龙钦巴(无垢光)尊者略传(上)

    因机示教、讲经说法,并且经常到各处寺院在智者济济的辩经场上,崭露头角。   净饭王之太子出皇宫,   清净塔前出家受圆戒,   现示目睹轮回过患相,   引导众生趋向解脱。   如是此圣者...地狱得解脱。”这个授记刚好被顾巴根仁见到了,看到自己的身上背部脊椎的右窝处果真有一颗形似宝剑的痣时。他不禁暗自思量,本来我准备在卫藏发动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乱,如果由此将导致堕入地狱,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...

    秋札桑波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070531.html
  • 蔡耀明: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的严净/清净 (1)

    第一种情形,一般人所认为清净的事物,却由于(1)易生执取而轮回不休,以及(2)无常变易故迟早要转为朽坏,因此佛教站在解脱的立场,从不同于一般人的角度来思惟,反而称之为不清净,甚至建立「不净想」或「不...「严净佛土」在一些关键词词的奠基工作。《大般若经》以空观也就是中观为基础,以般若波罗蜜多为运作之主轴来摄持及引领菩提上的众多修学法要,并且以超诸声闻独觉地、进入菩萨正性离生做为第一道重点目标,以不退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3471036.html
  • 颜尚文:汤用彤的汉唐佛教史研究(2)

    、复命、通玄、履道、体极、存神等均可  谓为返本之异名。佛教原为解脱,其与人生之关系尤  切。大法东来以后,汉代信士主精灵之不灭。但因业报  相寻,致落苦海。解脱之方,在息意去欲,识心达本,  以归...其「佛教史」第一分  「汉代佛教」总结:  「佛教在汉世,本视为道术之一种。其流行之教理行为  ,与当时中国黄老方技相通。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  热诚布教之人,渐布中夏,流行于民间。上流社会,偶 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471191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导读

    。从内容上分别,叫藏通别圆。“藏”是小乘,发出离心,解脱;“通”呢,分通大小乘;“别”呢,有一类大乘根性的;“圆”呢,就是纯一佛乘的,所有大小乘全部归于佛乘叫圆顿。在近代以来佛学界也有一些人特别批判...可以把它理解为成佛的,这是天。然后声闻、缘觉,都是比较侧重从形式上,比较侧重个人解脱,但是最后也是要成佛的。所以佛陀正讲菩萨行,那更是。所以说太虚大师这样一种判教,佛教的这种开放性,大家知道,佛教在这个...

    明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771663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。如经典说:“于此七分为基业已,得一其心,是名贤圣等三昧根本、众具。” 为到达修学佛法的目标:正觉解脱,先要有闻、思、修三慧。而成就“正见”,对于缘起、因果、事理、四谛、三法印等,从听闻正法而有正确...他和乐的止恶行善,深化到自净其心的解脱。 “正念”(谓于思维诸谛;或依奢摩他,或依毗钵舍那,或依双道,于所修习择法正勤喜安等持舍遍觉支中,念、及正念、随念、诸念、不忘念、心明了性,及不忘失,极不忘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